農村再生-訪談吳音寧

出自 地方創生種籽宜蘭營
前往: 導覽搜尋

相關文件 | 訪談規劃首頁

計畫的介紹

「社區大學促進公共參與特色議題計畫:打造地方創生的灘頭堡」是在探討在台灣,如何透過合作、利他(COOP)的原則,為一個地區(都會、農村…)規劃並執行地方創生計畫的「適切流程」,並且實際提出設計提案。

我們預計招聚 50 位學員(黃金戰士),在 5 個月內,進行 10 次的集結(gethering),形成團隊,之後,進行合作松,為自己的家鄉的地方創生撰寫提案。

  1. 本計畫的任務是找出一個通用的地方創生提案方法,讓台灣有韌性的都市、農村與生態環境,終極的目標是建立一個「韌性台灣」;
  2. 透過文獻回顧與歷史脈絡耙梳,還原過去政府與民間的努力,從社區總體營造(1994)[1]、農村再生(2010)在到地方創生(2019),這當中歷經的法案有2000 年「農發條例修訂」[2]、2008 年農村再生條例、2019 地方創生[3],包括成就與困境;
  3. Be glocal(global view and local action):本計劃希望促成的地方創生提案是具有可持續的(sustainabile)思維,能夠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,從台灣在地出發,跟全球共同面對切身與世界的困境;
  4. 在創生計畫的設計方法上,希望帶給這群夥伴從循環經濟切入,看重仿生學(Biomimicry) & Design thinking,同時,希望透過「近未來」的觀點,能夠讓專案規劃能夠「think long term」、「look the whole」&「see the connections」。
  5. 集結在地的社區居民以及旅居外地的鄉親,共同合作協力,重現兒時家園,為下一代預備永續社區。

訪談目的

拜訪各個相關領域的關鍵學者、專家、實踐者,蒐集資料,彙整出 10 次集結的訓練內容與安排相關的活動與師資。

訪談人:吳音寧基本資訊

吳音寧
  1. 學歷:
    • 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
  2. 經歷
    • 北農總經理
    • 彰化縣溪州鄉公所主任秘書
    • 文建會《文化視窗》編輯
    • 曾任《台灣日報》
聯絡方式:
  • E-mail: yinlingwu@gmail.com

以下為給吳音寧的信件內容

音寧您好:

我們是宜蘭「社區大學促進公共參與特色議題計畫:打造地方創生的灘頭堡」的工作團隊。這個計畫是要探討在台灣,如何透過合作、利他(COOP)的原則,為一個地區(都會、農村…)規劃並執行地方創生計畫的「適切流程」,並且實際提出設計提案。

我們預計招聚 50 位學員(黃金戰士),在 5 個月內,進行 10 次的集結(gethering),形成團隊,之後,進行合作松,為自己的家鄉的地方創生撰寫提案。

我們正在拜訪各個相關領域的關鍵學者、專家、實踐者,蒐集資料,彙整出 10 次集結的訓練內容與安排相關的活動與師資。我們期待可以在 2020-01-01 過來拜訪。我們一行 2 人,預計拜訪時間為 9:00~12:00。此次的拜訪,我們會有 NT.$ 2000 元的專家訪談費用。此行的目的希望針對社區總體營造這個領域,想要請教您一些關鍵線索(人、事、物),以及課程與活動的安排上,請您給予建議。

以下是我們此行的訪問綱要,敬請您先行過目。

訪問綱要

  • 我們都知道 2008 年,一封「農村出代誌」的 email 掀起台灣一波重新審視「農村再生條例」、關注農村、護土地反滅農的農村運動。當時,您對「農村再生條例」的擔憂是什麼?
  • 再來要請教您,您認為台灣為什麼要推動地方創生?我們明明做了很久的社區總體營造,也推動了農村再生條例?
  • 2010 年「農村再生條例」三讀通過,到目前 2020 年剛好十年,您對這個法案的推動成效有什麼評價?
  • 請您談談您在溪洲鄉公所主祕任內所推動的「溪州尚水米」計畫,有那些是可以移轉到其他農業縣市的?
  • 如果我們有機會集結 50 位混合著老、中、青三代的朋友,一起耙梳台灣從 90 年代到如今,從推動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的整個歷程,然後,共同探索一個如何在在地執行地方創生的計畫,您覺得這群人應該要有那些的知識、技能與訓練,這當中,您可以擔任的角色與訓練工作會是什麼?

以上是我們目前想到想要就教於您的問題,思考尚缺完整,敬請予以補充,讓我們對於農村再生有更全面的理解,可以安排出更完整的營隊課程。

授權

為了讓訪談後續的整理工作更為順利,請允許我們進行全程錄音,並且拍攝一些相關的照片,這些原始資料不會外流。

此外,我們希望您可以同意我們把這次訪問的:

  1. 訪談整理過的文字記錄
  2. 您的個人、與貴單位、團隊的照片
  3. 剪輯過的錄音…等等

在專案有所需要的時候,經由您過目、同意之後,可以公開(網站、書面出版…)使用。

再次謝謝您。

宜蘭地方創生工作團隊 敬上

訪談記錄

  • 訪談時間
  • 訪談地點
  • 訪談人員

(以下請撰寫訪談的紀錄,並且附上相關的檔案:照片、影音檔案…)

我們都知道 2008 年,一封「農村出代誌」的 email 掀起台灣一波重新審視「農村再生條例」、關注農村、護土地反滅農的農村運動。當時,您對「農村再生條例」的擔憂是什麼?

再來要請教您,您認為台灣為什麼要推動地方創生?我們明明做了很久的社區總體營造,也推動了農村再生條例?

2010 年「農村再生條例」三讀通過,到目前 2020 年剛好十年,您對這個法案的推動成效有什麼評價?

請您談談您在溪洲鄉公所主祕任內所推動的「溪州尚水米」計畫,有那些是可以移轉到其他農業縣市的?

如果我們有機會集結 50 位混合著老、中、青三代的朋友,一起耙梳台灣從 90 年代到如今,從推動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的整個歷程,然後,共同探索一個如何在在地執行地方創生的計畫,您覺得這群人應該要有那些的知識、技能與訓練,這當中,您可以擔任的角色與訓練工作會是什麼?

附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