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社區糧倉
相關文件 | 2021社區糧倉課程首頁
長期在宜蘭透過具體的行動:營造社區生態農場、建立 CSA 農食整合平台,支持環境永續、世代正義的「無過生活」社區合作社,今年(2020)執行社大的「地方創生」計畫,籌劃「地方創生種籽@宜蘭營」,持續擴大在地支持友善環境的力量。
感謝庭賢校長邀請創生計畫團隊,後續以社團形式,繼續延續計畫的精神與能量!三個月營隊的學習過程,面對全球變局、人口轉型、氣候變遷等嚴峻議題,學員發展出幾個以「社區為本」的在地行動,包括關注農村永續的社區糧倉倡議、支持在地老化的社區照顧等,明年將深化議題的論述,展開實踐的行動!
關於「社區糧倉」倡議
「社區糧倉」指的是在城鄉交界,有一個個由社區家庭所支持、共同承擔風險的生態農場。我們稱這種農場為社區協力農場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Farm, CSA)。農場本身也許無法完全供應都會所有的食物,但是它們會成為都會糧食的匯集地,並且是整合都會支持健康食物、健康環境以及公平分享永續環境力量的重要據點。
倡議背景
進入 21 世紀短短 20 年,許多體系紛紛出現問題或持續惡化-金融危機、全球暖化、糧食短缺、水資源匱乏、塑化海洋、油價、物價高漲、人口老化…,在這當中,金融危機引起最多關注,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體系~充足、健康的食物越來越難取得。
面對不安(unrest)的 21 世紀,綜觀世界各種省思脈絡體系以及各種在地或全球範圍的行動當中,我們發現「農、食」是一個關鍵線索!我們必須積極思考,站在農、食兩端不同位置上的我們,從泥土到餐桌這條「農食」取徑,有那些「glocal(global view and local actions)」行動是我們人民可以做的?
緣起
想像一個都會被 CSA 生態農場環繞的景象,生態農場與周遭的稻田、雜糧田、畜牧場、果園緊密的連結著,以最靠近都會的 CSA 農場作為這些糧食的匯集地,然後每週把多樣均衡的食物送到社區。這樣一來,社區的支持力量,自然就會遍滿都會的周遭,沒有中間商的介入、「認識」代替「認證」,社區認識自己的農民、農地以及食物的種植方式與處理過程。
然而,這幅景象要實現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多、訓練精良的優秀農民,而且要有陪伴這些優秀農民創造農場的育成中心(incubator center)。這就是為什麼要發起社區糧倉工作小組的原因。
行動策略
當社區大學開始有意識的集結社區的力量,將擁有城鄉經驗或者喜愛農村生活的退休或屆退人員集結,透過課程與樸門永續設計的實踐者、自然農法農夫、學界、官方結合,組成社團,尋找實驗場域,組成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。
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加上一個實踐場域,就形成一個以培育新的小規模生態農場為目標的「育成中心」,這個育成中心會以合作農場的形式進行,理論加上實作,激盪出越來越多的新秀農夫,然後,協同新農夫, 建立自己的 CSA 合作農場。
各地行動
竹塹社大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、宜蘭內城里山基地(社區生態農場)、宜蘭無過生活社區合作社、南寮風草農場、南澳弘道老人之家老頑童農場、伊甸長濱「不老農場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