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農業觀察:社造 20 年&農再 10 年總體檢
課程進行形式
座談會。
營隊整體的說明
本次營隊的任務並非希望參與的朋友提出真正的創生計畫,最重要的目的是:
- 建立資訊社會的基本素養。參與或是倡議社區工作必須具有的基本公民素養與民主認知;
- 建立終極的方向感。在地的發展必須要有方向感,而終極的方向應該朝向「永續發展」;
-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希望讓台灣的社區工作脈絡可以耙梳清晰,可以借鏡的、可以省思的以及應該克服的難題是什麼?
座談安排
這是這次營隊 10 堂課程的最後一堂課,任務就是讓參與的學員站在過去社區營造、農村再生的工作脈絡上,走向地方創生。
座談會主持人:蔡晏霖老師
第一階段:演說
請與會的老師利用 30 分鐘,就自己的主題部份給予一些批判(critique),談談:
- Plus:過去與現在正在發生的社區營造、農村計畫、地方創生…無論成功與否,當中有那些美好事情、案例&經驗;
- Potential:這些美好的案例與經驗具有什麼樣的潛力,若是加上那些要素,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力量?
- Concerns:這些社區營造、農村計畫…經驗無論成功與否,您看到值得擔憂的事情是什麼?沒有做好,那裡操作失當?一直犯的要命錯誤是什麼?
- Overcome concerns:這些遺憾要如何彌補?請給出您的解決方案。
主題的分配如下:
然後,下辦場則是進行與學員的座談。
第二階段:學員座談
在第二階段開始,請與會的老師談談自己在地工作的實務分享(不超過 10 分鐘),特別是在組織的設計上,我的建議分享內容如下,請自行增修:
- 蔡晏霖老師(10 min):土拉客的組織設計
- 陳育貞老師(10 min):原住民自治
- 陳建泰老師(10 min):城鄉交界的 CSA
- 楊文全老師(10 min):兩百甲的 open group 運作
之後,就請晏霖老師繼續主持學員的提問以及座談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