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宜蘭社大【社區糧倉】-邁向豐收的 CSA 合作農場實務」修訂間的差異
行 1: | 行 1: | ||
+ | 2021 這個世界非常~非常不平靜,除了covid-19 病毒不斷變異,快2年了我們似乎還看不到瘟疫的盡頭;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,「氣候變遷」的進程一點都沒有停歇,甚至加快了步伐:就在這個夏季,我們目睹了肆虐歐洲、印度、中國的百年暴雨洪災;南歐、美國的野火,摧毀數以萬公頃的森林,令人驚心動魄;北美、歐洲的熱浪,地球溫度不斷創新高;台灣也迎來史上最嚴重的水情,水庫枯竭又暴雨成災!「疫情」、「洪災」、「野火」、「熱浪」不僅造成難以估計的人命及財產損失,全球生境面臨的浩劫,將使得地球的復原更趨困難!作為21世紀的準氣候難民,我們如何面對極端氣候無法預期的威脅? | ||
+ | 樸門永續設計創辦人,大衛.洪葛蘭在他 2002 年發表的書《探索樸門~超越永續之道》提到,低碳時代來臨不必然代表著我們得過困苦生活,透過睿智的設計,我們將會迎接「低碳的繁榮日子」。你選擇悲慘的命運或是打算放手一搏?我們選擇後者,我們相信的確存在「低碳的繁榮日子」,這不需要虔誠的信心,我們周遭的大自然都在證明這件事情,無人可推諉,目前唯一欠缺的就是太少人具有這樣的意願與設計能力。 | ||
+ | |||
+ | 「農食」作為社區健康、韌性的關鍵線索,如何透過永續農耕設計(permaculture)、CSA、合作經濟,為下一個世代找到永續的解方?這個課程要尋找地球人--奈蒂莉Neytiri,培訓成為我們想要培訓懂得自然運作法則的 | ||
+ | |||
+ | 歡迎更多朋友一齊學習「樸門」、CSA這套系統性的知識工具。誠摯邀請你們、及你們認識的夥伴一起來共學! | ||
+ | |||
+ | ▍關於「社區糧倉」倡議 | ||
+ | 「社區糧倉」指的是在城鄉交界,有一個個由社區家庭所支持、共同承擔風險的生態農場。我們稱這種農場為社區協力農場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Farm, CSA)。農場本身也許無法完全供應都會所有的食物,但是它們會成為都會糧食的匯集地,並且是整合都會支持健康食物、健康環境以及公平分享永續環境力量的重要據點。 | ||
+ | |||
+ | ▍倡議背景: | ||
+ | 進入 21 世紀短短20年,許多體系紛紛出現問題或持續惡化--金融危機、全球暖化、糧食短缺、水資源匱乏、塑化海洋、油價、物價高漲、人口老化……,在這當中,金融危機引起最多關注,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體系~充足、健康的食物越來越難取得。 | ||
+ | 面對不安(unrest)的 21 世紀,綜觀世界各種省思脈絡體系以及各種在地或全球範圍的行動當中,我們發現「農、食」是一個關鍵線索!我們必須積極思考,站在農、食兩端不同位置上的我們,從泥土到餐桌這條「農食」取徑,有那些「glocal(global view and local actions)」行動是小小公民可以做的? | ||
+ | |||
+ | ▍行動策略 | ||
+ | 當社區大學開始有意識的集結社區的力量,將擁有城鄉經驗或者喜愛農村生活的退休或屆退人員集結,透過課程與樸門永續設計的實踐者、自然農法農夫、學界、官方結合,組成社團,尋找實驗場域,組成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。 | ||
+ | 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加上一個實踐場域,就形成一個以培育新的小規模生態農場為目標的「育成中心」,理論加上實作,激盪出越來越多的新秀農夫,然後,協助新秀農夫, 建立自己的 CSA 農場。 | ||
+ | |||
+ | ▍各地行動:竹塹社大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、宜蘭內城里山基地(社區生態農場)、宜蘭無過生活社區合作社、南寮風草農場、伊甸長濱「不老農場」 | ||
+ | |||
+ | |||
+ | ▍講師群: | ||
+ | 陳建泰(課程總策劃) | ||
+ | 「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」理事長 | ||
+ | 〈修築知識入鄉道路〉的工研院網路工程師、「糧食網絡:知識入鄉」計畫負責人 | ||
+ | 長期推動城鄉交界的生態農場、社區糧倉、社區協力農業的生態農夫 | ||
+ | |||
+ | 夏靜漪(班導) | ||
+ | |||
+ | 吳俊安(飛魚) | ||
+ | |||
+ | 陳秀玲(助教、班長) | ||
+ | |||
+ | |||
+ | ▍課程說明 | ||
+ | |||
+ | 1. 請自備環保餐具(含碗.筷等)。 | ||
+ | 2. 農場環境為戶外空間,請考量個人需求進行防蚊及防曬措施,建議穿著長袖長褲衣物,戴遮陽帽。如使用防蚊液及防曬乳請選擇生物可分解或友善環境之產品。 | ||
+ | 3.請攜帶個人雨具或換洗衣物,以便雨天進行活動。 | ||
+ | 4.講師保留視氣候狀況變更課程內容之權利。 | ||
+ | |||
+ | |||
+ | ▍課程規劃 | ||
+ | ① 樸門永續設計的倫理與原則:樸門永續設計都被誤認為是一種農法,其實,這並不正確,他真正的面 目是一套規劃可持續生活環境、文化的設計方法,它除了合適用來設計田野, 也適用於規劃都會社區的活動、空間與景觀。這堂課我們說明樸門永續設計 的倫理與原則。 | ||
+ | |||
+ | ② 閱讀基地~分區與區位分析:樸門永續設計裡面,對於基地的分析,很仰賴兩個設計工具:第一個稱為分區(zones),第二個就是區位分析(sector analysis)。「分區是一個管理基地能源(量)的方法,包括:人、機器、廢棄物、家庭燃料與社會關係。」那麼區位(sector)就是關注來自自然、野外這些源自外部,會通過基地的能源(量),包括:太陽、風、野火、洪水。另外,也要告訴大家確定基地的方位,觀察基地的日照~太陽在四季的升起與落下。還有介紹如何採土、送驗與解讀,包括丈量、水質土質的檢驗。 | ||
+ | |||
+ | ③ 活的土壤:研發「魔術種子」是小事,大事是何處尋沃土?這是瑞士籍 1995 年「世界糧食獎」得主赫林所言:「最重要的事,是土壤要好,否則,最好的種子 撒在沙石上也沒用。」這堂課會說明土壤的角色與對生命的重要性,會提及與微生物、有機質、肥料、腐質土以及雜草、作物的關係。 | ||
+ | |||
+ | ④ 微生物與肥料:這堂課主要介紹泰國米之神基金會(Khao Kwan Foundation, Thailand)採菌、保存與製作微生物菌水的方式。另外,也介紹使用微生物菌水來製作簡易的「伯卡西」肥料(借用 EM 菌的詞),以及青草液肥的製作與運用。 | ||
+ | |||
+ | ⑤ 適切科技:適切科技(Appropriate Technology, AT),是一種以當地脈絡(local context)為考量的科技發展(或設計)。這個脈絡包括:地理環境、生態、文化、社會倫理、政治經濟,此外,也要容易取得、合理價格的材料。適切科技的進駐是經過周延思考,與在地人文地理環境處於共生的狀態,因此技術的使用,在不破壞環境和地景的情況下,得以永續的被運用,並且其效益可直接回饋予使用者。這堂課將會告訴大家如何做「科技引入評估」。 | ||
+ | |||
+ | ⑥ 社區協力農業生態農園與可食地景:以社區支持農業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,CSA)為概念,自己建立城鄉交界的社區協力農場是可能的! | ||
+ | |||
+ | ▍課程總策劃與講師:陳建泰 | ||
+ | 「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」理事長 | ||
+ | 〈修築知識入鄉道路〉的工研院資深網路工程師、「糧食網絡:多元知識入鄉」計畫主持人 | ||
+ | 長期推動城鄉交界的生態農場、社區糧倉、社區協力農業的生態農夫 | ||
+ | |||
+ | |||
+ | ▍課程說明: | ||
+ | 1.透過兩階段、六天的工作坊,我們將組成內城里山“社區糧倉”小組,因此第二階課程以有意願成為小組成員的夥伴為優先,為珍惜課程資源,須繳交五百元保證金。 | ||
+ | 2.第二梯次將於10月舉辦,以可全程參與培訓夥伴(內城里山“社區糧倉”小組)的時間為優先。 | ||
+ | 3.請留下完整的電子郵件地址,將盡快mail課前閱讀資料給參與學員。 | ||
+ | 4.行前通知將於活動開始前兩天簡訊通知,請提供正確的電話號碼。 | ||
+ | 5.課程感謝宜蘭縣政府環保局、文化局經費挹注。 | ||
+ | 6.響應環境友善,主辦單位不會提供講義、文具、一次性餐具或提袋,請學員自備餐具、環保袋、重複使用塑膠袋,一起珍惜我們的環境! | ||
雙周六 9:00~16:00 9 月 25 日(六)起 | 雙周六 9:00~16:00 9 月 25 日(六)起 | ||
{| class="wikitable" | {| class="wikitable" |
於 2021年8月14日 (六) 17:31 的修訂
2021 這個世界非常~非常不平靜,除了covid-19 病毒不斷變異,快2年了我們似乎還看不到瘟疫的盡頭;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,「氣候變遷」的進程一點都沒有停歇,甚至加快了步伐:就在這個夏季,我們目睹了肆虐歐洲、印度、中國的百年暴雨洪災;南歐、美國的野火,摧毀數以萬公頃的森林,令人驚心動魄;北美、歐洲的熱浪,地球溫度不斷創新高;台灣也迎來史上最嚴重的水情,水庫枯竭又暴雨成災!「疫情」、「洪災」、「野火」、「熱浪」不僅造成難以估計的人命及財產損失,全球生境面臨的浩劫,將使得地球的復原更趨困難!作為21世紀的準氣候難民,我們如何面對極端氣候無法預期的威脅?
樸門永續設計創辦人,大衛.洪葛蘭在他 2002 年發表的書《探索樸門~超越永續之道》提到,低碳時代來臨不必然代表著我們得過困苦生活,透過睿智的設計,我們將會迎接「低碳的繁榮日子」。你選擇悲慘的命運或是打算放手一搏?我們選擇後者,我們相信的確存在「低碳的繁榮日子」,這不需要虔誠的信心,我們周遭的大自然都在證明這件事情,無人可推諉,目前唯一欠缺的就是太少人具有這樣的意願與設計能力。
「農食」作為社區健康、韌性的關鍵線索,如何透過永續農耕設計(permaculture)、CSA、合作經濟,為下一個世代找到永續的解方?這個課程要尋找地球人--奈蒂莉Neytiri,培訓成為我們想要培訓懂得自然運作法則的
歡迎更多朋友一齊學習「樸門」、CSA這套系統性的知識工具。誠摯邀請你們、及你們認識的夥伴一起來共學!
▍關於「社區糧倉」倡議 「社區糧倉」指的是在城鄉交界,有一個個由社區家庭所支持、共同承擔風險的生態農場。我們稱這種農場為社區協力農場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Farm, CSA)。農場本身也許無法完全供應都會所有的食物,但是它們會成為都會糧食的匯集地,並且是整合都會支持健康食物、健康環境以及公平分享永續環境力量的重要據點。
▍倡議背景: 進入 21 世紀短短20年,許多體系紛紛出現問題或持續惡化--金融危機、全球暖化、糧食短缺、水資源匱乏、塑化海洋、油價、物價高漲、人口老化……,在這當中,金融危機引起最多關注,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體系~充足、健康的食物越來越難取得。 面對不安(unrest)的 21 世紀,綜觀世界各種省思脈絡體系以及各種在地或全球範圍的行動當中,我們發現「農、食」是一個關鍵線索!我們必須積極思考,站在農、食兩端不同位置上的我們,從泥土到餐桌這條「農食」取徑,有那些「glocal(global view and local actions)」行動是小小公民可以做的?
▍行動策略 當社區大學開始有意識的集結社區的力量,將擁有城鄉經驗或者喜愛農村生活的退休或屆退人員集結,透過課程與樸門永續設計的實踐者、自然農法農夫、學界、官方結合,組成社團,尋找實驗場域,組成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。 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加上一個實踐場域,就形成一個以培育新的小規模生態農場為目標的「育成中心」,理論加上實作,激盪出越來越多的新秀農夫,然後,協助新秀農夫, 建立自己的 CSA 農場。
▍各地行動:竹塹社大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、宜蘭內城里山基地(社區生態農場)、宜蘭無過生活社區合作社、南寮風草農場、伊甸長濱「不老農場」
▍講師群:
陳建泰(課程總策劃) 「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」理事長 〈修築知識入鄉道路〉的工研院網路工程師、「糧食網絡:知識入鄉」計畫負責人 長期推動城鄉交界的生態農場、社區糧倉、社區協力農業的生態農夫
夏靜漪(班導)
吳俊安(飛魚)
陳秀玲(助教、班長)
▍課程說明
1. 請自備環保餐具(含碗.筷等)。 2. 農場環境為戶外空間,請考量個人需求進行防蚊及防曬措施,建議穿著長袖長褲衣物,戴遮陽帽。如使用防蚊液及防曬乳請選擇生物可分解或友善環境之產品。 3.請攜帶個人雨具或換洗衣物,以便雨天進行活動。 4.講師保留視氣候狀況變更課程內容之權利。
▍課程規劃
① 樸門永續設計的倫理與原則:樸門永續設計都被誤認為是一種農法,其實,這並不正確,他真正的面 目是一套規劃可持續生活環境、文化的設計方法,它除了合適用來設計田野, 也適用於規劃都會社區的活動、空間與景觀。這堂課我們說明樸門永續設計 的倫理與原則。
② 閱讀基地~分區與區位分析:樸門永續設計裡面,對於基地的分析,很仰賴兩個設計工具:第一個稱為分區(zones),第二個就是區位分析(sector analysis)。「分區是一個管理基地能源(量)的方法,包括:人、機器、廢棄物、家庭燃料與社會關係。」那麼區位(sector)就是關注來自自然、野外這些源自外部,會通過基地的能源(量),包括:太陽、風、野火、洪水。另外,也要告訴大家確定基地的方位,觀察基地的日照~太陽在四季的升起與落下。還有介紹如何採土、送驗與解讀,包括丈量、水質土質的檢驗。
③ 活的土壤:研發「魔術種子」是小事,大事是何處尋沃土?這是瑞士籍 1995 年「世界糧食獎」得主赫林所言:「最重要的事,是土壤要好,否則,最好的種子 撒在沙石上也沒用。」這堂課會說明土壤的角色與對生命的重要性,會提及與微生物、有機質、肥料、腐質土以及雜草、作物的關係。
④ 微生物與肥料:這堂課主要介紹泰國米之神基金會(Khao Kwan Foundation, Thailand)採菌、保存與製作微生物菌水的方式。另外,也介紹使用微生物菌水來製作簡易的「伯卡西」肥料(借用 EM 菌的詞),以及青草液肥的製作與運用。
⑤ 適切科技:適切科技(Appropriate Technology, AT),是一種以當地脈絡(local context)為考量的科技發展(或設計)。這個脈絡包括:地理環境、生態、文化、社會倫理、政治經濟,此外,也要容易取得、合理價格的材料。適切科技的進駐是經過周延思考,與在地人文地理環境處於共生的狀態,因此技術的使用,在不破壞環境和地景的情況下,得以永續的被運用,並且其效益可直接回饋予使用者。這堂課將會告訴大家如何做「科技引入評估」。
⑥ 社區協力農業生態農園與可食地景:以社區支持農業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,CSA)為概念,自己建立城鄉交界的社區協力農場是可能的!
▍課程總策劃與講師:陳建泰
「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」理事長 〈修築知識入鄉道路〉的工研院資深網路工程師、「糧食網絡:多元知識入鄉」計畫主持人 長期推動城鄉交界的生態農場、社區糧倉、社區協力農業的生態農夫
▍課程說明:
1.透過兩階段、六天的工作坊,我們將組成內城里山“社區糧倉”小組,因此第二階課程以有意願成為小組成員的夥伴為優先,為珍惜課程資源,須繳交五百元保證金。
2.第二梯次將於10月舉辦,以可全程參與培訓夥伴(內城里山“社區糧倉”小組)的時間為優先。
3.請留下完整的電子郵件地址,將盡快mail課前閱讀資料給參與學員。
4.行前通知將於活動開始前兩天簡訊通知,請提供正確的電話號碼。
5.課程感謝宜蘭縣政府環保局、文化局經費挹注。
6.響應環境友善,主辦單位不會提供講義、文具、一次性餐具或提袋,請學員自備餐具、環保袋、重複使用塑膠袋,一起珍惜我們的環境!
雙周六 9:00~16:00 9 月 25 日(六)起
編號 | 日期 | 課程內容 | 講師 | 地點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09/25 | 課程介紹與課程的目標溝通 | 夏靜漪 | 內城里山基地 |
2 | 組成發起團隊&責任編組
討論合作農場第一版工作規範與權力義務 | |||
3 | 10/02 | 分區與區段分析
蒐集里山基地既有規劃的文件、屋舍整治、生態池、水道、平台…等設計資料,並從網路收集這個基地相關的氣候、地形、雨量…等的相關資料,泥土、水質採樣並送檢驗,閱讀並且解析相關內容。繪製基地地圖。 |
陳建泰 | 內城里山基地 |
4 | 基地規劃
羅列基地所需的元素,包括:種植區、防風林、生態廁所、生態池、灌溉設施、雨水收集區、動線、休息室、動物養殖區…,確立優先排序,並且配置到基地規劃地圖上。 | |||
5 | 10/16 | 灌溉系統的規劃與建置(上)
盤點既有的水源以及灌溉系統,參考基地規劃圖上的配置,討論最合適的給水策略,並且設計灌溉設施的布局與實施方式。 |
夏靜漪 | 內城里山基地 |
6 | 灌溉系統的規劃與建置(下)
視情況進行場地整理&購買第一批資材,並進行佈建。 | |||
7 | 11/06 | 設計栽種模式
確立栽種的模式:討論並決定里山基地能夠增加產量、最大空間利用、降低維護工作的栽種方式與地景布局,並且對灌溉系統是情況需要進行微調。可食地景就是一種栽種模式。 |
陳建泰 | 內城里山基地 |
8 | 小空間/農園規劃營造(第一區)
進行放樣與試做:依照基地規劃地圖的設計,進行第一區菜園的放樣,建置菜畦、相關的種植區,並預備一些當季可以種植的作物開始栽植。 | |||
9 | 公民素養週 | |||
10 | 11/20 | 主要作物~糧食與經濟作物區域規劃(1)
對家庭自給自足與商業生產必須有不同的考量。在農場以合作社形式運作前提下,先設定每週產出 15 個蔬菜箱,每個菜箱 3 台斤的規模,來規劃糧食與經濟作物區,是情況微調灌溉系統,確立所需要的資材,進行預備。 |
夏靜漪 | 內城里山基地 |
11 | 主要作物~糧食與經濟作物區域規劃(2)
進行種植區的整理、菜畦的放樣、建置菜畦與相關設施資材的備料、蒐集。盤點基地現有的天然與倉庫裡的資材,除非必要,盡量不要購買外部材料。 | |||
12 | 12/04 | 主要作物~糧食與經濟作物區域規劃(3)
|
陳建泰 | 內城里山基地 |
13 | 主要作物~糧食與經濟作物區域規劃(4)
| |||
14 | 12/18 | 主要作物~糧食與經濟作物區域規劃(5)
人造設施的規劃設計&搭建:籬笆、豆架、瓜架、休憩涼亭、簡易廁所。 |
陳秀玲 | 內城里山基地 |
15 | 為基地預備預備肥料:堆肥、液肥&有機肥(上)
預備培養微生物菌,製作堆肥的資材,並且確定放置的地點。 | |||
16 | 2022
01/01 |
為基地預備預備肥料:堆肥、液肥&有機肥(下)
製作微生物菌,製作堆肥的資材,並且確定放置的地點。 |
陳秀玲 | 內城里山基地 |
17 | ||||
18 | 01/15 | 農場 Open Day |